1月22日,腊月二十三,北方迎来了传统的小年,而南方的小年则在腊月二十四。这一天标志着甲辰龙年即将别去,乙巳蛇年日渐临近,天南海北的人们都在高高兴兴地迎新春。小年的到来,意味着农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,人们开始忙碌起来,准备迎接新的一年。
小年的习俗丰富多彩,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祭灶。民间传说,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子时一直留在家中,保护和监察一家,到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,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和恶行。因此,人们会在灶王像前摆放供品,其中最突出的是“糖瓜”,这类食品又甜又黏,意在让灶王爷多说“甜言蜜语”。
除了祭灶,小年还有扫尘、贴窗花、贴春联等习俗。北方称“扫房”,南方叫“掸尘”,各种清扫、洗刷,意在除旧布新,驱晦纳吉,干干净净迎新年。早年的住房主要靠窗户纸采光挡风,扫房时要糊新纸,粘贴各种有吉祥寓意的吊钱、剪纸,门上贴驮元宝的肥猪,墙壁上贴上年画。
南北方小年为何会相差一天?这背后是南北之间文化与历史交融演变的体现。宋朝之时,“小年”被称为“交年节”,也称为“小节夜”。而到了清朝,北方的“小年”基本上为腊月二十三,南方为腊月二十四。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别,是因为清朝皇宫为节省开支,将祭祀灶王爷与拜祭祖先合为一天,后贵族王侯纷纷效仿,并逐渐流传至北方民间。而南方则沿袭古制,以腊月二十四作为“小年”。
海峡网综合央视网、快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