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海都记者 石磊磊 徐丰/文 包华 林丹/图
海都讯 昨日,市民老杨拨打海都热线95060反映,在福州环西湖左海木栈道靠近左海公园一侧,最近一周突然长了一大片像“小白菜”一样的植物,希望记者一探究竟。
叶片有纹路工人已开始打捞
海都记者看到,在左海公园西北角的木栈道北侧,已经被水浮莲覆盖,覆盖水域面积超过2亩(约1333平方米)。它的叶片有明显的纹路,两面都有白色的细毛,多个孩子打捞它玩耍。
左海公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2014年,建设部门在公园清淤的过程中,种植了一些鸢尾和睡莲,其中便夹带了水浮莲。上周末开始,水浮莲迅速疯长,左海公园已经安排了两名工人进行打捞。由于这片水域距离西湖较近,昨日下午,西湖公园方面也安排工人在栈道沿线防止水浮莲扩散。
低温能控制疯长关键在控制密度
据了解,在农村,水浮莲可以作为猪饲料使用,也有人认为它具有一定观赏价值。园林专家说,我省常说的“水浮莲”有两种植物,一种是雨久花科的植物,学名叫“凤眼莲”,外表光滑,为亮绿色。另一种就是这种学名“大薸(piáo)”的植物,为天南星科大薸属的唯一物种,叶片是有细毛的。两种植物原产地都是在南美洲,且都为多年生植物,生长迅速,都属于入侵植物,目前也没有特别理想的方法防止它们扩散,主要以打捞降低植物密度为主。
“福州一些公园的水体中,都出现过这种植物。夏季,一株大薸能在10天内增长七八株。它的主要危害是在生长过密的情况下,会降低水体的含氧量,造成鱼类的死亡。”园林专家告诉记者,相比于凤眼莲,大薸的危害性稍低,在低温情况下,生长会受到影响,乃至枯死。
不过,水浮莲也具备观赏价值,有净化水体,吸收有害物质的作用,“关键在于控制植株的密度。少量水浮莲存在,可有净化作用;如果生长密集,带来腐烂物,就会影响水体。”上述园林专家说。
杨先生提供线索,奖励50元